今年2月12日早上10時30分,鍾點女傭到羅女士的沙田家中打掃,打算跟房內的羅女士打招呼,但女傭發現羅沒有反應,恐防年屆82歲的羅出事,於是告知羅女士的親人。

腦中風專題報導
今年2月12日早上10時30分,鍾點女傭到羅女士的沙田家中打掃,打算跟房內的羅女士打招呼,但女傭發現羅沒有反應,恐防年屆82歲的羅出事,於是告知羅女士的親人。
腦中風專題報導
中風已經成為致死疾病中的第四號殺手,以往要根治主要「元兇」的腦血管疾病,病人大都要接受可致癡呆、傷殘甚至死亡的開腦手術。本港六間公立醫院於五年前引入「微型導管腦血管病透視微創手術」,大大減輕治療的創傷性及死亡率,但有前線醫生指本港人才及配套不足,現只有不足三成病例可使用微創手術,空有技術卻未能滿足急速上升的需求量。
腦中風專題報導
本港六間公立醫院於03年引入一種名為微創治療手術,只需在病人大腿開個小孔,並植入如髮絲幼的導管、金屬支架或線圈,便能解決以往連外科手術亦無法治療的腦血管收窄,或頸椎動脈爆裂等導致中風的病症,而病人的康復時間亦較傳統手術為短。
腦中風專題報導
中風是香港第三大殺手。近年香港利用透視微創技術預防和治療腦血管疾病有很大發展,有兩至三成腦血管疾病患者受惠於這些先進儀器和技術,不過有專家指出,香港這方面人才和資源缺乏。其實,配合得好的話,應可再有一至兩成病人受惠。急性中風患者,病發時首六小時的搶救非常關鍵,但現時香港急症室情況仍欠理想。
腦中風專題報導
中風是香港第三大殺手。近年香港利用透視微創技術預防和治療腦血管疾病有很大發展,有兩至三成腦血管疾病患者受惠於這些先進儀器和技術,不過有專家指出,香港這方面人才和資源缺乏。其實,配合得好的話,應可再有一至兩成病人受惠。急性中風患者,病發時首六小時的搶救非常關鍵,但現時香港急症室情況仍欠理想。
腦中風專題報導
2005年1月4日 對付受阻塞的血管,醫生在收窄範圍放置支架, 利用支架擴張收窄的血管,已發展經年,醫學界嘗試以心血管支架用於腦血管收窄,但由於腦血管特別脆弱,效果並不理想。全球首個專為腦血管而設的自行擴張支架,香港有份參與臨床研究,初步研究顯示有效預防中風。 。
腦中風專題報導
東方日報 2004年12月16日 腦中風病人有機會因血管不斷收窄而復發,一項全球性研究初步發現,替病人植入血管支架後,能擴張已收窄的血管,防止再中風。腦血管支架目前仍在初步臨床階段,需進一步證實效用,估計一、兩年後才可推出市場。 本港四成七中風患者因腦血管狹窄造成,目前的治療方法是向病人處方藥物,減低血液流量,防止再度中風。透視微創治療基金主席及始創人余俊豪醫生昨表示,部份中風病人服藥後血管仍會收窄,或腦血管釋放血塊令血管閉塞,再出現中風。
腦中風專題報導
雖然香港中風引致死亡的個案數字已有放緩迹象,但入院個案卻持續上升,最近更增至每年逾二萬宗。為減少病人中風復發的機會,近年醫學界成功研製全球首個為腦部血管而設的自行擴張支架,而有關的全球性臨床研究本港亦有份參加,是項研究初步發現,利用微創手術將該種特製支架引入腦部收窄的血管內,可有效擴張血管,從而減低缺血性中風機會,而且手術期間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只有不足百分之三,較現行方法安全十倍。
腦中風專題報導
亞洲每年平均約有270萬人死於中風,中國約佔當中160萬人,是內地的第二號殺手病,亦是香港的第三號殺手病。中大醫學院連同多間國際醫療機構合作,全球首次在病人狹窄的腦血管植入鎳鈦合金支架,以預防腦中風。
目前全球共有45人接受過植入手術,當中3個手術在本港兩間大學醫院進行,病人接受手術後情況良好,預計新植入支架可在1至2年後推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