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

「腹主動脈瘤」隱藏患者數目驚人

大型普查發現:「無聲殺手」隱藏患者數目驚人 香港中文大學「腹主動脈瘤」普查研究記者會

Large Scale Local Screening Reveals an Alarming Number of Potential Silent Killers - Press Conference on Results of Screening fo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13-02-2011

 

腹主動脈是在人體腹部一條連接上身與下肢的大動脈,正常直徑約1-2公分。當腹主動脈因病變脹大至3公分或以上時,就稱為「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又稱為「無聲殺手」,因它無聲無痛也無明顯病徵,一旦破裂而未能及時救治,六至九成病人會在一星期內死亡,即使趕及入院進行外科手術,死亡率亦達一半。過去五年,香港平均每年有74名及31名六十歲或以上的男士及女士死於「腹主動脈瘤」破裂。由2006年至2010年期間醫管局共累積病人1062名,去年共160人接受相關治療。

 

香港中文大學「透視微創治療基金臨床科學中心」及「影像及介入放射科」從2007年9月開始一項歷時三年的普查,為10,100名沒有「腹主動脈瘤」病歷的香港市民進行腹部超聲波檢驗,發現六十歲或以上的男士及女士患「腹主動脈瘤」的機會分別是3.44%及0.86%。 按2010年香港之人口比例計算,估計患此病之六十歲或以上之男士及女士,分別為21,108人及5,802人,遠遠超過醫管局登記之病患數字。扣除在私營醫療機構求醫者,這亦顯示出市民中的隱藏病患者數目可能相當驚人。

 

這項本地最具規模的「腹主動脈瘤」普查,對「腹主動脈瘤」高危患者是一項警示。高危因素包括年滿60歲或以上的長者,吸煙、高血壓或心臟病患者。但高危人士如定期進行檢查,醫生可透過觸診或超聲波掃描準確斷症,並及時提供適切治療。

 

傳統來說,外科手術是唯一修補「腹主動脈瘤」的治療方法,近年發展的「人造血管植入法」是一種「透視微創治療」,手術的創傷和風險相對外科手術明顯降低。自2009年起,「人造血管植入法」已超越了外科手術成為香港治療「腹主動脈瘤」的主流,應用在「腹主動脈瘤」破裂的急救治療,死亡率也因而大大減少。  

 

在記者招待會上,中文大學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余俊豪教授將會詳細講述「腹主動脈瘤」普查研究的發現和介紹「人造血管植入法」的具體操作。威爾斯親王醫院外科顧問林旭開醫生及兩名曾經接受人造血管植入治療的「腹主動脈瘤」康復者將會接受傳媒朋友訪問。

 

本頁圖片/檔案 - PR110213_1

 

本頁圖片/檔案 - PR110213_2